肩胛缝区疼痛的病因之一:肩胛背神经卡压

时间:2024-10-12 17:01:46   热度:37.1℃   作者:网络

肩胛背神经卡压主要表现为颈、肩、背、腋、侧胸壁的酸痛和不适。

本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,患者以颈肩背部不适、酸痛为主要症状。

颈部不适与天气季节有关,阴雨天、冬天加重,劳累后也可加重。

上臂后伸、上举时颈部有牵拉感。

颈肩背部酸痛常使患者不能入睡,患者自觉患肢怎么放也不舒服,但又不能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。

一、解剖

肩胛背神经的起始部位为前斜角肌所覆盖,穿过中斜角肌后与副神经并行,至肩胛提肌前缘后穿过该肌达菱形肌,支配肩胛提肌和大小菱形肌。

1.肩胛背神经的起源 

肩胛背神经在距椎间孔边缘5~8mm,自C5外侧发出后即进入中斜角肌。

其来源有3种情况:

①肩胛背神经与胸长神经起始段合干;

②肩胛背神经与胸长神经分别从C5发出;

③肩胛背神经接收C3~C4发出的分支。

图片

2.肩胛背神经的行径 

上述3种形式发出的肩胛背神经,其起始部均穿过中斜角肌,在中斜角肌内斜行,行走约5~30mm,距起点约 5mm 处有2~3束 2mm 粗的中斜角肌腱性纤维横跨其表面。

图片

3.肩胛背神经的分支 

合干者,出中斜角肌1~2mm,肩胛背神经和胸长神经分开后,主干即发出1分支,经肩胛提肌,然后在菱形肌深面下行。

C5发出的胸长神经下行至锁骨水平先后与C6及C7发出的胸长神经支合干,然后沿前锯肌深面行走。

图片

近年来有解剖学研究显示:

肩胛背神经发出后经过中斜角肌时,被该肌覆盖,该肌大部分为腱性或腱肌性组织,部分肩胛背神经在该肌外侧缘变细。

由于肩胛背神经特殊的解剖结构,常因各种原因受到卡压。因此,我们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其进行仔细的评估。

图片

二、肩胛背神经卡压产生的原因

可能包括 2 方面:

①颈神经根,特别是第5颈神经根受压而累及作为其分支的肩胛背神经;

②肩胛背神经在其行经中因解剖因素而受压,如穿过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。因而,肩胛背神经卡压大部分存在于胸廓出口综合征中,但亦可单独存在。

图片

三、肩胛背神经卡压的评估

1.关节活动度检查

上臂后伸、外展颈部有牵拉感,在患肢下垂或支撑时也有加重甚至难以忍受。

2.触诊

如颈肩部疼痛、不适,沿肩胛背神经行径有压痛,特别是按压3、4胸椎棘突旁可诱发同侧上肢麻痛,则可明确诊断为该病。

3.体态检查

高低肩:患者放松状态下肩膀向患侧保护性倾斜从而导致上半身倾斜;部分患者伴随翼状肩。

4.特殊试验

①斜角肌挛缩试验

  • 患者采取坐位,头向患侧旋转,同时屈曲颈部使下颌向锁骨上窝靠近。

  • 常会在旋转至转头侧斜角肌的激发点位置时出现症状加重。

  • 提示在臂丛病变或胸廓下出口综合征;此处说明斜角肌压迫肩胛背神经。

图片

②被动托肩试验

  • 患者放松,治疗师帮助患者将肩部耸起,嘱患者向健侧转动头部。

  • 若症状较之前有明显改善,则说明其肩胛提肌压迫肩胛背神经。

图片

③椎间孔压迫试验

  • 患者头弯向健侧,再弯向患侧,检查者小心地将患者头部垂直向下施压。

  • 如果出现疼痛向弯曲侧上肢放射,则为阳性,显示压迫到神经根。

  • 此测试是用于筛查是否问题出在C5神经根。

图片

如果以上测试表现为阳性,则基本可以判定患者的颈肩背痛是由于肩胛背神经卡压造成的。

四、肩胛背神经卡压的治疗

在明确肩胛背神经的卡压点后,处理卡压点(针刺或手法处理),松解相关肌肉,比如斜角肌、肩胛提肌、菱形肌、前锯肌等,其中斜角肌与肩胛提肌是多数患者需要松解的肌肉。

1.松解斜角肌

  • 患者仰卧位

  • 治疗师一手放在患者颈下面,用拇指寻找前、中斜角肌起点处

  • 紧压组织,沿着肌肉紧推慢移,直至第一肋止点处

图片

2.松解肩胛提肌

  • 患者俯卧位

  • 治疗师站在患侧

  • 拇指(或其他手指)放在患者颈部颈椎横突上方

  • 按压内部和深部,拇指向下紧推慢移,直至肩胛上角部位

图片

注意:松解的目的是缓解神经卡压,还需通过运动康复训练来强化肌肉,达到颈肩周围肌肉平衡,才能更好地避免疼痛复发。

五、肩胛背神经卡压的预防

因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肩胛背神经或颈5神经根在其走行过程中,因斜角肌、异常纤维组织等解剖因素压迫所致,长期伏案工作者应注意本病的预防。

1.保持颈部正常姿势

长期伏案工作者,应注意调整工作姿势,避免长时间低头,每工作45~60分钟,可做颈部保健操缓解颈部肌肉劳损,并可辅以烤电、热敷等理疗。

平时注意颈部保暖,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。

2.科学运动

在医生指导下,进行科学合理的颈部运动,避免不正当运动造成的损伤,运动应循序渐进,并长期坚持。避免不正当的颈部按摩、牵引等。

上一篇: 三叉神经痛:你不可不知的那些事儿

下一篇: 脑小血管病(SCVD)与淡漠 | 研究前...


 本站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