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春分吃3样做3事,迎春纳福安稳过春天!
时间:2025-03-20 12:21:11 热度:37.1℃ 作者:网络
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,标志着气温回升、雨水增多,草木萌发,农事渐忙。
古人认为春分是阴阳平衡、天地交泰之时,因此衍生出许多顺应自然的习俗与禁忌,以求健康平安、迎春纳福。
今日春分,即便再忙,大家也别忘了春分这份传统的仪式感。
所以,无论男女,不管贫富,都要记得:1不碰,2不做,吃3样,做3事,迎春纳福,安稳过春天!
春分“1不碰”
春分虽阳气渐盛,但乍暖还寒,地气尚未完全回暖。中医认为,此时人体阳气初升,若接触冷水易导致寒邪入侵,引发关节疼痛、感冒等问题。
养生建议:洗漱、饮用宜用温水;晨练后避免冷水冲澡;体弱者可用艾草煮水泡脚,驱寒通络。
春分“2不做”
1、不熬夜
春分昼夜均分,养生讲究“与日同兴”。熬夜会扰乱阴阳平衡,导致肝火旺盛、免疫力下降。
2、不过早减衣
“春捂秋冻”是民间智慧。春分后气温波动大,过早脱去冬衣易受风寒。尤其老人、儿童需注意“捂”住背部、腹部和脚踝,护住阳气。
春分“吃3样”
1、吃春菜
“春菜”是春分时节不可少的一道应景美食。
所谓春菜,因地而异,南方多指春天生长的野菜,如香椿、马兰头、荠菜、春笋等;北方则有用菠菜、小白菜或韭菜入菜的传统。
吃春菜不仅应时顺气,还有“吃春养生、清肝去火”的说法。
古人云:“不时不食”,春菜正当令,清爽可口,既能滋养身体,也象征着迎春纳福。
2、吃春笋
春笋被誉为“素食第一品”,味甘性寒,可清热化痰。
江南地区常以春笋炖肉、油焖笋应季而食,既助消化又解春困。
3、吃春饼
春分时节,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春饼,象征着咬下春天的第一口鲜嫩,迎接新生。
春饼的制作并不复杂,将面粉和成面团,擀成薄饼,用小火烙至两面微黄即可。搭配的菜肴则讲究多样,有荤有素,如炒豆芽、酱肉丝、黄瓜条等,卷在一起食用,口感丰富,营养均衡。
吃春饼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,更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,生活如春饼般丰富多彩,事事圆满。
春分“做3事”
1、春分竖蛋
“春分竖蛋”是一项流传千年的趣味习俗。据说春分这天地球引力平衡,鸡蛋更容易站立不倒。
人们在春分挑战“竖蛋”,既是科学趣味游戏,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,寓意事业稳稳当当、生活平衡圆满。
在春分时节,家长们带着孩子参与其中,既传承了传统文化,也增添了节日乐趣。
2、踏青赏春
早在先秦时期,踏青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习俗;到了唐宋时期,外出赏春更成了春分很普遍的活动。
诗经里就有“桃之夭夭、灼灼其华”等句子;唐代王维也曾吟诵“屋上春鸠鸣,村边杏花白”,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,也抒写了愉悦的心情。
春分节气,人们纷纷外出游访,公园中、郊野间游人如织,草地里、山坡上人头攒动。男女老幼开心地沐浴着春风,采集着花草,既可强身健体,又能修身养性。
3、放风筝祈福
春分时节,绚烂多彩的季节里,放风筝作为一项古老而又充满乐趣的活动,无疑成为了人们心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。
放风筝,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娱乐活动,它更像是一股穿越时空的文化暖流,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意蕴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。
每当春风拂面,人们便纷纷走出家门,手执那五彩斑斓、形态各异的风筝,宛如握着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梦想,随着风的轻吟浅唱,在广袤无垠的田野或风景如画的公园里,欢快地奔跑、优雅地放线。
放风筝也被用作祈福和祝愿的象征。人们相信,放风筝能够把祝福和祈福带到高空中,以传达人们的美好愿望。
春分不仅是自然节律的变化节点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春分时节,好好遵循老传统,祝愿大家春安顺遂、福气满盈,在新的一年喜事多多、好运连连。